人到中年,另一半去世你会再婚吗?听听这位六旬老人的故事吧
:仲念念
01
日本作家石川达三曾经说:“年轻时代的夫妻吵架,吵得是爱情的纠葛,而上了年纪以后的夫妻,吵得则是心灰意冷。”
为什么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因为人一旦步入晚年,精神世界很容易就会变得空虚,尤其是儿女长大以后,成家以后,自己的生活好像一下失去了重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时间在身边陪伴。而那个无时无刻不在自己身边陪伴的老伴儿,如果再跟自己吵架,就会觉得日子过得,没有盼头了。
为此,上了年纪以后的夫妻在吵架,会让人有心灰意冷的感觉。
但是总要有一个人先走的,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爱情中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无论如何没有办法陪对方走到生命的尽头,总要有一个先走,而先走的人是幸运的,因为被留下的那一个,不仅要承受失去的痛苦,还要面临往后无人陪伴的、无边无沿的孤独。
02
杨芳跟我说,一年前自己的婆婆去世时,公公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每天呆呆的坐在门口,望着远方。好像婆婆从未离开,只是出了远门一样。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三个月,他就完全恢复了正常。
婆婆没有走的时候,两个人也是经常吵架,但是婆婆这一走,家里忽然安静了。对于公公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吧,不然也不至于消沉三个月。
只是怎么都没想到,消沉过后,他想变了一个人一样。每天精神焕发的出去跳广场舞,跟小区里的老太太们有说有笑的,好像曾经的消沉都是假象。
杨芳说:“我婆婆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这个家一直都是她说了算,而公公性格比较温和,从来都是她让往东,自己不敢往西。我婆婆一周,他确实难过了一段时间,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家里人不敢多问,怕说多了他会伤心,对于做子女的来讲,总是希望父母能够晚安幸福的,只要他每天开开心心的,也没有不好。
03
这样大概过了几个月吧,某一天,公公突然提出来:“自己要跟蔡阿姨结婚了。”
蔡阿姨是谁?杨芳是有印象的,她是一个活得很精致的,充满活力的女人,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早些年丈夫离世以后,就常年一个人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很长时间不回来一次,但哪怕是一个人,她也能日子过得绘声绘色的。
只是婆婆刚走不到一年,公公就提出二婚,这让家里人有点难以接受,就问他:“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六十多岁的年纪了,还学年轻人二婚。”
公公很强势地说:“我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我是在通知你们,她会照顾好我,我们在一起很幸福,你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杨芳的丈夫叹了口气,问杨芳:“是不是我们平时对爸的关心太少了?”
杨芳说:“也许吧,也可能是妈在的时候,管他管得太严了,现在妈走了,他的精神松懈了,就想好好为自己活一次了。”
其实身为子女,是最希望父母能幸福的,哪怕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依旧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好在子女思想开明,并没有过于反对这门婚事。
04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杨芳说:“后来他们真的结婚了,蔡阿姨是一个很会生活的女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又重新看到了爸脸上的笑容,作为子女,我们也没有在说什么。”
说实话,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常常在想,人一旦到了人生的下半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爱情吗?
好像不是,爱情好像不再是生命里的必需品,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夫妻都会由曾经的热烈,逐渐向平淡转变,这个时候的爱情,好像变成了亲情。
杨芳的公公在婆婆去世以后选择二婚,这件事告诉我们,人到晚年最需要的或许不是爱情,而是陪伴,是心灵有一个归宿,是精神世界不再孤独。
正所谓:少来夫妻老来伴,我们身为子女所能给予父母的陪伴,终究是有限的,因为我们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家庭要去操心,很少有机会去问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都怕孤独,所以追求爱情,即便到了晚年,依旧需要有家人,甚至是爱人的陪伴。
你们觉得人到晚年,如果另一半先走你会再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