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水阔知何处
不管是贫是富,不管是甜是苦,不管身在庙堂还是身在江湖,人们都爱感叹人生。也难怪,人生不易,时光逝去则易;干事不易,要想败事则易;创业不易,一片苦心打了水漂则易。
北宋晏殊有一名句“山长水阔知何处”,即是慨叹人生:只见山长水阔,不知该何去何从。
要说,晏殊的这句词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人在世上混,我该怎么办?因为要生存下去很艰难,要想混出人模狗样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晏殊在这里这样说,其实是有点矫情了,他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晏殊在他生活的时代,可谓一帆风顺。他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后累累升迁,直到官至宰相。一辈子没有大起大落。人们都戏称他为“太平宰相”、“富贵宰相”。这是因为,寇准抗辽,范仲淹抵御西夏,基本扫清了边疆遗患,在他任内,数十年没有战事,岂不太平?还因为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使得物阜民丰,待晏殊任职,只有享受新政成果了。因此,晏殊身居宰相之位,其实省心省力多了。晏殊自小有“神童”之称,自然才华横溢,文采不错,没有事儿干,就只能写写诗、作作词,赏赏风月,叹叹人生了。因此,他又落了个“风月宰相”、“多情宰相”的雅称。
晏殊是个大人物,在朝堂统领全局,应该是高屋建瓴、声势豪迈的。但恰恰相反,他高屋建瓴不错,却没有豪迈,更多的是婉约和缠绵。在北宋时代,词坛流行豪放和婉约两种流派。晏殊正是婉约派的鼻祖,他的儿子晏几道,他的学生柳永,他的好友张先等人把婉约发扬到了极致。
晏殊的诗词中,很少涉及到国政民情,大都是风花雪月、莺歌燕舞之类。而且他是个多情种子,很多诗词都是充满了相思。说他高屋建瓴,是因为他即使相思,起点也是很高的,好像不站到高楼上登高望远就无法相思似的。说他婉约缠绵,是因为在他的诗词中极尽离别之悲情、相思之悲情、寻觅之悲情,不赚尽读者的眼泪誓不罢休。
晏殊有一首《蝶恋花》词乃其代表作。词是这样的:“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有一天,晏殊又没事儿干了,依往日惯例登楼远眺。看着菊花笼雾、兰花滴露、燕子双飞,忽然灵感袭来,于是有了此词。说晏殊无病呻吟亦不为过。好端端的日子,无由地伤悲起来,让读者莫名其妙之际也不禁掬一把同情之泪。
从词中看,好像是与心上人分别已久,云雾茫茫,相见甚难。读到这里,我们该理解了。假如我们和心上人分别已久,也会非常想念的,何况晏殊虽官居大位,但毕竟也是人啊。唐代诗人李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为什么会老,会憔悴,会痛苦,就是因为有情。有情之人未免会让人产生共鸣。之所以人们不去追究晏殊为什么荒疏国家大事,非要相思至苦,沉溺于儿女私情,关键就在于这首词给予人的魅力和诱惑了。
论及这首词的来历,并非空穴来风。晏殊在外没有绯闻,也算是一个比较清白的宰相了。不过,人的情爱是难以关闭的,即使宰相也不例外。晏殊有一个侍女,长相出众,能歌善舞,又乖巧玲珑。晏殊非常钟爱她。但是,晏殊的老婆很是吃醋,便以这个侍女“弹唱淫曲,有坏家风”为由赶了出去。晏殊虽然不舍,却因为惧内,不敢多说什么。结果就出现了两地相思。晏殊天天登上高楼,向远处望去,却不知到哪里能找到这个心爱的侍女。
后来,晏殊的朋友,当时以“云破月来花弄影”闻名的词人叫张先的,邀请晏殊赴宴,当场作《碧牡丹》词一首呈晏殊观看:“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沉烟彻。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看罢,沉默不语,因为这首词中的“几重山?几重水?”正好击中了他的软肋。他正遗憾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呢。张先说,仅看词文没有意思,还是找人唱出来才好。于是,他便叫了一个歌女出来,弹唱这首新词。歌女莲步轻摇,缓缓出帷,犹抱琵琶半遮面。待歌女露出面容,晏殊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个歌女正是那个被夫人赶走的侍女,顿时老泪横流。张先抚掌大笑:“好!好!好!”原来,这个侍女被赶出晏府以后,无处可去,就投奔了晏殊的好朋友张先。张先怜之以留。张先宴请、作词、荐唱,其实是有用意的,就是想让晏殊回心转意,好好对待这个姑娘。晏殊果然没有负情,当场就留下重金,把侍女领了回去。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假虚实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晏殊的《蝶恋花》和张先的《碧牡丹》已经流传了近千年,此情此景,至今还令人感动不止。
最受感动的人当属清代王国维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可见,晏殊之词影响之深远。
然而,就是因为王国维这样的作比,让晏殊此词的意义升华了。晏殊的格局本来只局限于男女私情,结果,现在却凭空多了对于治学,甚至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晏殊得知,不知道会觉得幸还是幸还是幸呢?
假如我们感叹人生,那么不妨就借用晏殊此词吧,起码我们还能在情感上多一层美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固然有凭高远望的苍茫,也有不知所终的空虚,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两句一放一收,将主人公音书远寄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凉慷慨。
我们的人生,着实不易。前途在前,何去何从,难以抉择。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既要做好成功的准备,也要做好失败的打算。能不能挺过人生的难关,当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最严峻的考验。“山长水阔知何处”,不走一走,怎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