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江口镇: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2016 年 03 月 14 日 星期 一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口镇是云阳县第一大镇,贫困人口多,底子薄。为了在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镇党委政府找准贫困原因、制定扶贫规划、搞清发展出路、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该镇贫困村共有18个,建卡贫困户共有3328户12683人。2015年整村脱贫村沙溪村和新里村,两村都实现了“八有”,产业发展、交通设施、饮水、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贫困发生率分别降低到1.6%和1.1%,达到了整村脱贫摘帽标准。
精准帮扶到户
干部到贫困村办公驻点
去年11月12日,江口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前往新里村,与驻村工作队、片长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进行现场办公,为该村脱贫攻坚“把脉开方”,点对点地指导下一步脱贫工作……
2015年,为了找到贫困村的贫困原因及致富门路,江口镇在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镇村干部常在村里“摸爬滚打”。“镇村干部经常都在村里奔波,为了我们村的发展,干部们也是蛮‘拼’了。”黄土村村民刘自宝介绍。
“镇村干部到我家都来5次了,每次都和我要聊半个多小时,像我家吃水不方便、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大、出行不方便等,我都一五一十地给干部讲了。”黄土村村民易金泉说。
各贫困村有多少户多少人、在家多少户多少人、有多少个学生等,江口镇要求干部挨家挨户一一核实,为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镇党委、政府为了全面掌握各个贫困村的状况,组织200余名镇、村干部分为36个组,对全镇贫困状况进行深入摸底,重点了解群众的发展意愿,深入调研各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深入透彻地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方。
马乐村11组贫困户张斗平家因电线老化起火,烧毁住房及生活用品,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不顾路途遥远放弃休息时间及时带领工作队员赶往现场,安排好住房、生活用品,第二天送去了油、米、衣服等用品,保证贫困户张斗平渡过了难关。
驻村工作队随村支书来到慈竹村八组贫困户江为端家中。在了解其因病致贫、家里又是住着危房的状况后,工作队队长当即决定重点帮扶该户,并与村支书商定,立即借钱建房,改善其居住环境。此后,工作队每周进村,必到其家看望慰问,捎带衣物和食品。经过工作队的重点帮扶,他们家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坚持“一村一品”
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
全镇坚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各村都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利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非农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让贫困户掌握至少一项劳动技能。
沙溪村位于江口镇西北方向,与三湾村、佛桂村、团滩村、双龙村相邻,是江口镇最贫困村之一,原有建卡贫困人口135户583人,占总人口的13.8%,该村原来无支撑产业。在2015年扶贫工作开展后,沙溪村以柑橘产业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柑橘栽植面积达2000余亩,规模种植户占总户数的73%,群众参与积极性高,贫困户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里村位于江口镇东端,与金子村相邻,是江口镇农村居民最多的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原有建卡贫困人口232户661人,占总人口的13.5%。村内基础设施较差,没有实现通畅,无支撑产业。在2015年扶贫工作开展后,新里村以土鸡养殖为主导产业,养殖土鸡规模达到10000只。
江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溪村、新里村已成功打造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按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在其他村推广。
抓基础设施建设
新修多条“致富路”
江口镇公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初,黄土村、双义村等21个村的通畅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均全面动工建设,预计在2016年底能够竣工投入使用。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沙溪村全年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共1000余万元,项目涉及硬化道路2.7公里,整治公路3km,新建人饮池7口,安装供水管网15000m,山坪塘整治20口,新修人行便道6公里,整治河堤800米,新建垃圾收集站1个,改造C、D级危房32户。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该村2015年脱贫120户526人,达到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新里村在驻村工作队的规划和指导下,全村建设项目投资共1500余万元,项目涉及道路硬化8.4公里,新修人饮池18口,安装供水管网25000米,整治山坪塘22口,整修河堤740米,新修人行便道3公里,便民服务中心整治,全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贫困户改厨改厕30户,改造C、D级危房86户,新建垃圾收集站1个,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该村2015年脱贫219户624人,达到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据介绍,2015年全镇还投资400余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户水龙头到户;投资1100余万元整治山坪塘220口,日常生活生产用水及农田灌溉有保障;投资7000余万元,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40余公里;投资3200余万元整治河堤近5公里。新建或改建全镇36个村(社区)村卫生室,让贫困农户就医方便,基本医疗有保障。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积极联系镇域中小学校,解决贫困户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义务教育有保障。
文/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