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灶,灶王爷的传说-流传在高密大地上的小年习俗,你听过没?
从腊八到小年这半个月,小孩子们倍受煎熬,年怎么越数越慢啊!大人们却是脚不沾地,忙断了筋!
终于小年了,父母早早就买好了糖瓜、柿饼子,单等着小年的晚上辞灶。
啥叫辞灶呢?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们,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骑着大马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家里这一年的生活情况,林林总总述说七天,到大年三十和各路神仙一起回到人间过年。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听的,临行前,为他准备了好多甜食,期望灶王爷吃了后嘴巴甜,到了玉皇大帝那儿净说好话,把坏话都抛到脑后去了。
虽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但是因为父亲很小失去父母双亲,缺失家的呵护,没有完整的过年的概念。再说灶上灶下,里里外外都是勤快的母亲打理。所以父亲实行改革,把一切过年的风俗习惯全权托付母亲。母亲是极通达聪慧的女人。
穿越了四十多年的岁月时空,仍能清晰记起母亲讲故事,关于灶王爷的。说:灶王爷本姓张,前门娶了郭氏女,后门进来王海棠。俩媳妇性格迥异,妻子郭丁香相貌端庄,性情温厚贤良,侍奉公婆,料理家务井井有条,很得人心。只是不能生养。王海棠不但又蠢又拙,还好吃懒做、阴损刻薄。她见公婆喜欢丁香,心生嫉恨,于是设计陷害丁香。她把鸡蛋埋在锅底,试图等丁香探头向灶里填柴火时,炸伤丁香的眼睛。万万没想到这天张生心血来潮,他蹲下身,拾起一捧柴草往锅头里塞去,正在他伸头凝神拨弄灶火时,鸡蛋猛然炸裂,张生不知道怎么回事,躲闪不及,结果炸瞎了眼睛!
海棠将事情栽赃嫁祸于郭丁香,张生听信谗言,一气之下休了妻子。
母亲每每讲到此处,都要描绘一番丁香被逐出家门的心情,因为故事情节来自高密民间的地方小戏《张郎休妻》,所以是有唱词的,只听丁香唱道:“走一步,回头望,望着张郎好身量;走两步,回头望,望着张郎好模样;走三步,回头望,望着张郎好头发……”
张郎则因为眼睛瞎了,恨丁香,他的唱词大约是这样的:“你妨的锅台不长草,你妨的圣虫趴在墩沿上,你妨的公鸡不下蛋,你妨的母鸡下蛋咯咯哒咯咯哒……”
乡土味浓郁的唱词十分的幽默风趣。
由海棠打理的日子简直乱了套,裁床棉单都要照着风门子。父母过世,家道很快败落。海棠见再也无利可图就离开了张生。瞎子张生只好沿街乞讨。
腊月里的某一天,饥寒交迫的张生要饭要到被他抛弃的妻子门上。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并不知道这就是郭丁香。善良的丁香可怜他,就拔下头上的金钗放在施舍给他的粥饭里。并且用独白的方式唱出:“张郎你有福你就拿着金钗长街去卖钱使,张郎你无福你就拿着金钗当豆咯棒。”
果然当张生吸溜吸溜喝粥喝出金钗时,“嘁!粥里还有豆咯棒。”说着愤愤然将金钗扔到了地上!丁香还是心疼她,见此情状只好实言相告。张生听后羞愧难当,一头扎进了灶火里。后来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认为张生有羞愧之心,实属难得,于是便封他为灶王爷。
民间的野台子戏把家家敬畏的灶王爷编排的如此不堪,实在是有失体统。然而正因之人性化了,才更具亲和力。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没有任何坏心眼儿,但却是不可依靠和信赖的。
人性化的灶王爷与凡人没什么区别,他也贪婪、背叛、不识好歹。人的弱点都存在。所以我们从小并未对两个媳妇儿的、长着胡子的灶王爷产生多少敬畏。在母亲的生命哲学里,也从不相信吉祥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家里没有贴过“灶马”。
但是母亲也操持糖瓜、柿饼子,在灶台上摆好了,叫我们回屋去。她独自点燃烧纸。我们躲在门后,看到火焰映红母亲年轻的面庞,她小声念念有词:“灶王爷,你是一家之主,有哪句说哪句,少捎是非,多捎钱粮。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为了儿女的平安长大,母亲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自己和奉献自己,连同个性。
母亲下了饺子,也先供在灶前,让灶王爷吃饱喝好,好快马加鞭上天堂。
屋子里弥漫着糖的甜香,然而无论馋成什么样,都得供养完了灶王爷,母亲才会把那些扑满白色甜霜的柿饼子和糖瓜分给我们。现在,灶王爷已经到了玉皇大帝那儿,谁也不许再说放肆无礼的话,不许骂人、吵架。在黑魅魅的灯影下各自忙碌,静悄悄的,小心翼翼,唯恐冒犯了什么。
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儿,就是这么一回事。
吃完糖瓜,安心睡觉。面都发在锅里呢!母亲稀稀疏疏点了几颗秫秸稍微热着锅底。明天母亲就要蒸大饽饽喽!大饽饽上还点着红胭脂的眉心呢!
作者:凌波
来源:今日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