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连环骗
古时候江州城莲花镇,镇上有一钱庄,老板李亮四十来岁,之前在京城做买卖,经商数十年积累了不少家业,由于他思乡心切;再加上老母亲总想落叶归根,身为孝子的李亮,于是变卖产业,带着全部家当,领着一家老小回乡定居。
回老家没多久,李亮发现商机,迅速在镇北开了家钱庄,专门负责钱币兑换。
自从开业以来,凭借周到的服务,很快在镇上站稳脚跟,生意越来越稳定,名气越来越大。
话说有天,钱庄刚开张一会,此时李亮正在库房盘点账本。
突然,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拿着一些银子前来兑换铜钱。
店中伙计招呼一番,决定给老头兑换若干铜钱。
哪知老头不乐意,他认为自己的银子,成色非常好,嚷嚷着要多兑点铜钱。
伙计没同意。
老头生气了,随即跟伙计吵了起来。
听到吵闹声,李亮以为有人闹事,于是他赶紧出来一探究竟。
李亮上下打量老头,正准备询问。
就在此时,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走进来。
看到老头后,年轻人赶紧走过来,激动地说道:“赵大伯,原来您在这里啊。
前几日我从丰州归来,正好您儿子赵辉托我将十两银子和一封家书转交给您”说完,年轻人将银子和书信递给老头。
和老头寒暄几句后,年轻人即刻离去。
待年轻人离开后,老头看了一眼李亮,笑着说道:“李掌柜,老头我不识字,您是文化人,能否帮我念念这封书信,看看我儿子都说了啥?”李亮本是善良之人,对待客户从来是一视同仁。
虽然赵老汉衣服破旧,但李亮并没嫌弃,反而用心念完书信。
原来赵老汉的儿子赵辉,在外地经商。
由于生意繁忙,他一时无法回乡探望,所以托朋友送回十两银子,叮嘱赵老汉好生照顾。
此时,李亮连连夸赵老汉有福气,生了一个如此孝顺的儿子。
赵老汉客套一番后,说道:“李掌柜,您就将这十两银子兑成铜钱给我吧”李亮点了点头。
可他称了一下,发现银子净重十二两。
难道赵辉一时疏忽,记错银子了?既然赵老汉没发现,自己何不将错就错呢?想到这里,李亮最终以十两银子,兑换成铜钱给赵老汉。
拿到钱后,赵老汉哼着小曲离去。
可他刚走没一会,旁边一个客人赶紧说道:“李掌柜,刚才那个赵老头,之前在外地经常用假钱骗人,说不定你这回上当了”原来客人叫罗雄,他曾和赵老头打过几次交道,深知此人的人品。
李亮一听,赶紧拿出银子自己观察。
没想到,还真出问题了。
这批银子,表面只是涂了一层铅。
就在李亮发愣时,罗虎接着说道:“李掌柜,你还不赶紧追去?我知道他的住处”想着自己经商数十年,今日居然被一个老汉戏弄,他岂能不愤怒?“罗兄,你可否带我去赵老头家?”罗虎做出为难的模样。
“李掌柜,不是我不帮你,只是赵老头的儿子赵辉,一向野蛮霸道。
我若帮你,我担心赵辉会找我麻烦”李亮思考片刻,随后拿出五两银子。
“罗兄,只要你帮我找到赵老头,这钱就是你的”“好,一言为定”很快,在罗虎的帮助下,李亮追了半个时辰,总算来到赵家。
看到赵老头后,李亮跑过来,大声骂到:“你这个骗子,走,跟我去衙门”很快,一群人围了过来。
“大家快来评评理,这赵老头刚才去我的钱庄,用十两假银子兑钱”此时,赵老头淡定自若。
“李掌柜,你莫要血口喷人。
我刚才确实用十两银子兑了铜钱,你怀疑我用了假钱,你可有证据?”见赵老头抵赖,李亮拿出一袋银子,说道:“这就是证据”“李掌柜,那你当着大伙的面,称称这银子到底有多重?如果是十两,那就证明我以假充真;若不是十两,就说明你在说谎。
”随后,李掌柜称了称。
哪知银子竟有十二两。
“大伙看到没?我的是十两银子,而李掌柜手中的银子重十二两,这分明不是我的。
你竟毁我名声,我要去衙门告你”突然,李亮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这是一场精心的连环骗,而赵老头,罗虎二人相互配合;再加上自己贪心,这才中了圈套。
可惜自己拿不出证据,若闹至衙门,恐怕会影响生意。
“李掌柜,我也不是恶人。
今日之事,只要你赔偿我二十两银子,此事我可不计较”没办法,就当是花钱买教训。
就这样,李亮前后亏了三十五两银子。
其实,精明的李亮之所以上当,无非是赵老汉抓住了人贪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