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思维也可以可视化的,太神奇了!
可视化学习能带给我们什么?(二)思维可视化工具介绍
李克东教授指出,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形图表来表现思维过程,使得思考过程中思想与问题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工具是指利用箭头与框图来表现思维过程的结构化图形工具,包括用于逻辑思考的图形化思考工具与进行联想思维的思维导图工具。
最常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主要有:
(1)韦恩图(用来进行比较分析或进行包容关系分析)
韦恩图用两个交叉圆圈用于比较两类不同的事物(A和B)。在两个圆圈中重叠的领域表示A和B共同的特征,两个分开非重叠领域 各自代表着只关于A的特征和只关于B的特征。三个亦然。如:
(2)鱼骨图(用来进行多角度分析)
三种类型的鱼骨图:
A. 整理问题型鱼骨图 ——特性值(主题)常以“存在什么问题?…..”各要素 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 原因型鱼骨图 ——特性值(主题)常以“为什么…..”来写, 鱼头一般为左侧。
C.对策型鱼骨图 ——特性值(主题)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头一般为右侧。
下图是一个学生描述未来生活的英语小作文,他先用鱼骨图先列出有关天气、旅行、电脑和学校四个方面的要点,在鱼头处点题,在鱼尾写出总结句,然后再写作。
(3)X-Y-W线图 (用来进行类别分析或阅读理解)
Y/X/W线图的作用主要是用作:1、 特征描述;2、事物分类;3、感官感知 (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一般来说,Y线图是对于主题的三个方面来描述,X线图是从主题的四个方面来描述,W线图是从主题的五个方面来描述。 如下图,学生用Y图来对唐、宋和元三个朝代进行比较, 用X图比较有关春夏秋冬诗句的比较。
利用W线图建立W问题墙,在阅读作品时,对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和经过(how)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在阅读中文或英文课文,可用W问题墙来理解课文和分析课文内容。
(4)金字塔图(用来进行层次关系结构分析或搭建课文阅读、写作框架)
金字塔图每一层次的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观点的概括(归纳/总结),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而且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如:
我们还可以利用金字塔图构建成阅读金字塔,搭建阅读框架,找出基本事实信息(语句),归纳现象特征,最后抽象总体观点和感受,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思考与写作能力。
(5)蝴蝶图(用来表达正反方观点)
蝴蝶图主要用来表达正反双方的观点,如下面的列举关于“种植大米时是否应该使用农药”的辩论意见,对比归纳将来时 will 和 won’t 在文章中的使用。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便于对想法和信息进行整理,便于明确已学知识之间的相连关系, 便于与朋友分享信息并容易获得反馈信息,便于创造新的知识,更便于表达评价意见。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转自头条号“潮流教师”,作者:邹文宗(微信:fszouwz)。本系列文章有关可视化学习的观点大多数为李克东教授研究团队之成果,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