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8年2月21日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出生
文史公曰:几个亲属都是大名鼎鼎,就他窝囊废。他是彼得一世大帝的外孙,姨妈是伊丽莎白女皇,妻子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德国人, 来俄罗斯继承还不情愿。干半年被老婆推翻,接着不明不白的死了。在他之后的俄罗斯君主均为日耳曼血统。
彼得三世是彼得一世的外孙子,全名为卡尔·彼得·乌尔里希,是彼得一世长女安娜.彼得罗芙娜公主和瑞典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尔·腓特烈所生。按照父系家谱,彼得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所以起初彼得一直是准备继承瑞典王位的。安娜.彼得罗芙娜公主在彼得降生后举行的庆祝晚会上观看焰火,但不幸受风得病,不久就不治而逝。彼得11岁的时候,父亲又病故,这样彼得的教育完全由叔父阿道夫·腓特烈负责。阿道夫·腓特烈邀请了几位宫廷教师,负责彼得的文化教育。
1741年,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公主发动宫廷政变,登基成为伊丽莎白女皇。为巩固罗曼诺夫王朝彼得大帝这一支,伊丽莎白决定把外甥,即姐姐安娜的儿子彼得选为继承人。
1742年,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正式宣布彼得为皇储。彼得被接到俄罗斯以后,洗礼皈依了东正教,改名彼得·费奥多罗维奇。彼得自幼在德国长大,不会说俄语,对俄罗斯的东西也不感兴趣,整天以各类军事游戏,观看军队列阵度日。
见到彼得后,伊丽莎白女皇对这个外甥感到很失望。彼得看起来很瘦弱,病怏怏的,面色也不健康。伊丽莎白为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可是彼得生性懒惰,对周围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风浮夸,爱慕虚荣。就这样彼得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了三年,毫无长进,甚至连俄语也没有掌握。
1745年,在伊丽莎白女皇主持下,彼得迎娶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的索菲娅公主为妻。索菲娅公主嫁给彼得以后,也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1762年年初,伊丽莎白女皇病逝,彼得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七位皇帝,史称彼得三世。但是由于彼得按照母系来自俄罗斯罗曼诺夫家族,按照父系却是来自德国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家族,所以他的这一支被称作罗曼诺夫-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家族,属于欧洲著名的奥尔登堡王朝。后来彼得三世的后裔依然留在了俄罗斯帝国皇帝位子上,所以自此俄罗斯帝国的罗曼诺夫王朝的正式名称变为罗曼诺夫-荷尔施泰因-戈托普王朝。
由于彼得三世登基,王朝属于奥尔登堡家族,俄罗斯皇室和欧洲的许多皇室成为亲戚。至今英国王室和挪威王室在血统上仍属于奥尔登堡家族,尽管英国王室的正式称呼是温莎王朝,但从父系家谱来看,英国查尔斯王子确实是奥尔登堡家族的继承人。
从伊丽莎白女皇时代开始的改革措施,由彼得三世签署颁布,在叶卡捷林娜时代得以推广执行,成为19世纪俄罗斯获得空前繁荣的重要前提。
由於他是德国人,对腓特烈大帝崇拜。他刚即位,便停止了对俄国有利的七年战争,与普鲁士王腓特烈订立攻守同盟。彼得三世不仅不进攻普鲁士,反过来命令年前攻占柏林的切尔尼谢夫将军率领2万俄军援助普鲁士,在腓特烈的麾下对奥地利作战。彼得本人甚至表示过在腓特烈麾下作战的愿望。
他的政策引起俄罗斯僧侣阶级、贵族和军人的反感。1762年6月28日,彼得三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妻子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黜,他签署了退位诏书。
一个星期后,彼彼得三世死在了距离圣彼得堡三十公里的罗普舒。死因至今不明。(可能是被毒死、勒死),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俄语:Петр III Федорович,1728年2月21日-1762年7月17日),史称彼得三世(英语:Peter II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一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七位皇帝(1762年1月5日—7月9日在位),原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出生于荷尔斯泰因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