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506宿舍火了,3人全部当选院士,个人履历引热议:精彩
大学“神仙宿舍”有很多,同一个寝室所有同学都考研上岸、保研成功、考公成功……,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佩服和羡慕,一方面,说明大学学风和教学质量良好;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成功者的经验存在共性。
可是你见过最牛的大学宿舍吗?一个宿舍三个人,全部当选院士!
近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9名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74名院士,两院共新增133名院士,这个数字看似很大,但实际上还有一大批候选人都落选了,能成功当选的科学家是凤毛麟角。
从增选院士的高校分布来看,清华大学排名第一,有6位科学家当选,北航有5位科学家当选,而南京大学、西交大等知名985高校挂零,由此可见,院士增选并不简单,如果不是众望所归的科研大咖,一般很难成功当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此轮院士增选中,获得了“1+1”的成绩,有2人成功当选院士,可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背后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投入。
可是你知道吗?此轮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哈工大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当年同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七公寓506的赫晓东教授、郭世泽校友分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曾经住在同一宿舍的韩杰才教授,也在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此,一个宿舍共住的3位博士生,全部当选院士!
这是什么“神仙宿舍”?大学培养的博士生出成绩很正常,哪怕是同一个宿舍的博士生毕业后都成了科研大咖,也都是正常现象,可是一个宿舍3个人都成了院士,这也太厉害了吧!
消息一经发布,哈工大的506宿舍就火了!
有人说,要将506宿舍保护起来,作为景点开放,让大家都来看看这个宿舍有什么独到之处?还有人表示,现在住在506宿舍的学生压力很大,毕业若干年后如果当选不了院士,岂不是对不起506宿舍的名声?
可是从一名博士生成长为一名院士并不容易,一起看看三位院士的履历有多精彩吧!
赫晓东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哈工大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当助教,1986年到1992年在哈工大复合材料研究所读了硕士和博士,毕业后在哈工大复合材料研究所工作。
赫晓东教授是国家高技术“863”航空航天领域专项专家组专家、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专项专家组专家、国防科工委“探月工程”运载系统论证专家组专家。
曾经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一项是含超薄金属内衬轻量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设计与制备技术 ;另外一项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但因保密原因不方便透露。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赫晓东教授在关键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贡献了吧!很多技术成果都不方便写出来。
郭世泽教授是哈工大校友,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方向,但关于他的信息网络上并不多,只有只言片语,公开资料显示,郭世泽教授在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工作,最新的工作单位是解放军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曾荣获2017网络安全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郭世泽教授在网络安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原创成果,一是发明了软件脆弱性深度激发技术,并成功构建相应的自动化分析框架;二是构建网络六维脆弱性分析模型;三是构建网络安全分析测试评估平台,为我国网络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杰才教授现任哈工大校长,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博学业都是在哈工大完成的,毕业后也一直在哈工大从教和科研,担任过哈工大航天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
韩杰才教授的主要科研成果是,揭示了材料超高温烧蚀机理和规律,发展了细观热烧蚀理论,提出了多元氧化物和固溶体抑制氧化烧蚀的机制,实现了材料氧化抑制与高温强韧化的协同。
最厉害的是,韩杰才教授的成果被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系统;多个高端技术成果被用于多个工程型号的红外窗口,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看完三位教授的履历,大家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太精彩了?三位科学家是真正的实力派,而且很多成就都没办法展开来说,但实际的贡献是巨大的。
难怪哈工大如此骄傲,公开宣传了506宿舍,这对于普通的青少年和大学生又有哪些启发意义呢?
三位院士在当选后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思考:
赫晓东教授表示,506宿舍最大的特点是,大家都特别专注,每一个人都心无旁骛地学习和做研究,不会为其他事情分神,勇于挑战前沿,敢于创造条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韩杰才、郭世泽都是15岁上大学,他们都是攻坚克难的高手,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可以做到迎难而上,创造科研条件去做实验,为了一个项目可能几天都不睡觉。
与此同时,他们还强调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学风是最重要的,好的室友会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好的导师会指引你方向。
勤奋、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人生的梦想!
信息源:人民网、哈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