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共16子,皇太极排行第八,为何能登上汗位?
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其中皇太极排名第八。
令人费解的是,他如何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顺利地继承了汗位呢?
公元 1626 年 8 月 21 日,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
几个月后,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开启了满人的扩张之路。
身
为努尔哈赤第八子的皇太极,为什么能在古代中国顺利继承汗位呢?
其实,努尔哈赤本人也有意仿照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原本打算让长子楚英继位。
楚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由于楚英性格傲慢,心胸狭隘,其他几个兄弟也因此有了希望。
尽管努尔哈赤有意提携楚英,但楚英却丝毫没有改变,不仅得不到弟弟们的支持,还渐渐得罪了许多大臣。
最终,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联合向努尔哈赤告发了楚英的谋反。
两年后,楚英在囚之地死去。
虽然长子已死,但还有其他有实力的继承者,那皇太极又是怎么继承到汗位呢?
其实,皇太极并不是承袭的汗位,而是名正言顺地被拥立上的汗位。
皇太极自幼聪慧,有清史记载,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有些夸大,但在父亲努尔哈赤和哥哥们出征的时候,他年仅七岁便开始主持家务,让家庭井井有条。
他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年纪渐长后,他开始跟着父亲和哥哥四处征战,迅速成长,赢得了不少威望。
在 1615 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使得皇太极得以掌握正白旗。
然而,仅一年之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朝设立了四大贝勒,负责共商国政以及各自官属的职责。
皇太极是这四大贝勒之一,与努尔哈赤、阿巴亥和硕托并称为后金最具权力的四个人,同时也是韩魏最具竞争力的四个人。
因此,皇太极当时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其他三位贝勒。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皇太极是如何逐步挤掉这三位贝勒,最终成功登基为汗的。
首先,大贝勒代善足智多谋,常年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屡立战功,本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然而,他与大福晋阿巴亥关系暧昧,惹怒了努尔哈赤。
此外,他还曾虐待自己的儿子硕托,并且多次企图杀死硕托。
这两件事被努尔哈赤得知后,愤怒地斥责他不配做一国之君。
随着代善失去继承汗位的资格, 阿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同时也是元后金二号人物舒尔哈齐的儿子。
然而,由于舒尔哈齐试图自立为王,导致后金被努尔哈赤分裂瓦解。
虽然努尔哈赤对侄子阿敏宽厚,但他很早就将其排除在韩魏继承人之外。
另一方面,三贝勒莽古尔泰虽然勇猛善战,但努尔哈赤认为他不适合成为一国之主。
此外,他亲手将获罪的母亲处死,这件事影响恶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这三位贝勒,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也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然而,由于他年仅 14 岁,没有取得太多战功,也没有太多人拥戴唯一的靠山阿巴亥,因此无法与皇太极竞争。
多尔衮的年龄过小和缺乏足够的支持,使得他无法与皇太极抗衡。
综合考虑各种原因,综合素质最强的皇太极成为了最佳选择。
努尔哈赤也对皇太极青睐有加,并委以重任。朝廷上下,也默认皇太极是韩魏的继承人。
在公元 1626 年,大贝勒代善提议,朱贝勒推举时年 35 岁的皇太极为新一任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