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抢不到票回家了?我教你一招,还省钱 ”
怎么了,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这不今天开始抢除夕火车票了嘛,担心抢不到票不能回家过年了。
我教你一招,还省钱!
支招的这位女子
多次通过买短乘长的方式
在1个半月内恶意逃票82次
诈骗铁路票款1107元
她以为自己只是贪图小便宜,
却不知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民警在列车上例行巡查时,发现张某手持的火车票到站点已经驶过,且没有补票。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警方将张某乘车记录作进一步的梳理和调查后,发现张某自2019年10月28日至12月12日间,多次通过买短乘长的方式,每日乘坐列车往返甘谷和定西之间,恶意逃票乘车82次,逃票82个区间,通过分段计算,张某逃票的涉案金额1100多元。
民警:一天几趟?
张某:一天一趟。
民警:从哪到哪儿?
张某:有时到陇西,有时到定西,家里穷,我就想省个钱。
铁路公安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依法给予张某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检察官
说法
春运期间很难购票很多人就会先买短程票然后再进行补票,但也有人恶意逃票。恶意逃票主要是指一些人是以违法之方式(持无效车票、站台票上车、“买短乘长”、买进站出站两头票等)少付或规避应付的费用。
恶意逃票享受了铁路运输公司提供的运输服务,形成了事实上的铁路运输合同关系,而其未付或少付票款行为,构成违约,需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如果存在多次逃票、拒不补票、在车站大吵大闹、寻衅滋事等严重侵害铁路运输公共秩序的行为,还可能面临最高十日行政拘留、最高2000元罚款的治安处罚。
如果高铁逃票数额较高、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触犯刑法,构成刑事责任。
法条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十四条:
“旅客乘车应当持有效车票。对无票乘车或者持失效车票乘车的,应当补收票款,并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拒不交付的,铁路运输企业可以责令下车。”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四十六条:
“对无票乘车而又拒绝补票的人,列车长可责令其下车,并应编制客运记录交县、市所在地车站或三等以上车站处理(其到站近于上述到站时应交到站处理)。车站对列车移交或本站发现的上述人员应追补应收和加收的票款,核收手续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春节抢票困难,也一定要合法购票,依法乘车。不购买“两头票”、不越站乘车、不恶意逃票、不霸座。最后,福检君奉上抢票攻略,以应对2020春运新变化。
抢票
攻略
2020年春运与以往不同的一大变化就是火车票进入无纸化时代,使用电子客票将成为很多旅客的新体验。
实行电子客票,就是将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凭证、乘车凭证、报销凭证功能相分离,依据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以电子数据作为铁路旅客承运合同凭证,推进乘车凭证无纸化和多样化,报销凭证逐步电子化。
乘客若选择使用电子客票,在通过12306网站或手机APP购票后,不再需要换取纸质车票,可直接通过“刷手机”或“刷身份证”进站乘车。
如需改签、退票,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购票的乘客,可通过12306网站或车站指定窗口办理改签、退票手续;使用现金方式支付或已打印报销凭证的乘客,须到车站指定窗口办理。
提醒:旅客或购票人应当妥善保管铁路电子客票信息及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
【注意放票时间】
12306网站和电话购票开放时间都是早上6点至晚上11点,因此旅客需要关注车票开售时间,第一时间抢票,买到的可能性会更大。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火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的购票预售期为28天,窗口购票的时间也需依次向后顺延2日。
【做好支付准备】
网购车票时一定要在30分钟内完成支付,如超过30分钟未支付,车票将自动取消。因此在抢票前,旅客需要提前做好网上支付的准备。
【用好“候补购票”功能】
第一时间没有抢到票也不要着急。铁路部门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和APP上推出了“候补购票”功能,每个人可以预约两个时段的4张车票进行候补购票,不用盯着手机,只要有人退票或有余票放出,系统会自动按照排队顺序购入。
【抓住“捡漏”时间点】
根据往年经验,开车前15天是退票的高峰期,其次是在开车前1至2天,这时有的旅客会因行程变化而退票,尤其是晚上10时至11时期间,更是旅客退票的高峰时段。
此外,临开车前,售票系统往往会放出部分剩余车票,旅客也可随时关注。
【不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购票】
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避免因代购方冒用他人信息导致无法在网上办理退票、改签,影响出行。
更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