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曕真的是胤礼私生子吗?历史上弘曕为何会成为胤礼的儿子?
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交代弘曕实际是甄嬛与雍正十七弟果亲王胤礼(雍正继位后改名为允礼)私生子,后被甄嬛过继给胤礼为子嗣,那么历史上弘曕真的是胤礼私生子吗?
弘曕是雍正老来子,之所以成为胤礼的儿子完全是因为鸡贼的扶弟魔哥哥乾隆
其实历史上的弘曕本来和胤礼只是叔侄关系,他根本就不是胤礼的私生子,他是地地道道的雍正亲生儿子,不过他确实也与胤礼存在有父子关系,这又是何缘故呢?其实这还和弘曕的哥哥乾隆有关系。
在历史上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儿子,他的生母当然不会是甄嬛了,毕竟甄嬛只是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弘曕的生母是雍正的谦妃刘氏。
谦妃刘氏出身于汉八旗包衣,她是包衣管领刘满之女,家族地位低微。谦妃比雍正小了32岁,甚至比乾隆还小了3岁了,她是在雍正晚年以包衣女子身份被选入宫。
雍正十一年(1733年)老当益壮的雍正在55岁这一年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儿子,这就是年仅19岁的刘贵人生下了皇六子弘曕,由于生育了皇子,因此雍正很高兴的晋封了刘贵人为谦嫔。
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但序齿的只有六个儿子,而真正长大成人的其实只有四个儿子,即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即乾隆、皇五子弘昼和老幺皇六子弘曕。
弘时年纪最长,但因为性格与雍正不合,所以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后来更因为替雍正的政敌弟弟康熙第八子胤禩求情触怒了父亲,被雍正削除宗籍并过继给胤禩为子,后来被圈禁起来,弘时在雍正初年被圈禁之后抑郁而亡。
因此实际到最后雍正只有三个儿子,其中乾隆和弘昼两人同岁,乾隆只是生日比弘昼大了几个月,因此就是哥哥。而弘曕却比两位哥哥小了22岁,加之雍正去世时弘曕年仅3岁,所以乾隆和弘昼都十分疼爱幼弟弘曕,尤其是乾隆作为长兄,更是对弘曕如儿子一般疼爱。
乾隆其实算是一个扶弟魔,他对待两个弟弟弘昼和弘曕都很不错。弘昼为人狂妄无忌,行事荒唐糊涂,甚至能做出当着乾隆面殴打军机大臣的荒唐事情,但乾隆却总是予以包容。
当然也可能弘昼是故意装出狂傲荒唐,打消乾隆对他的猜忌。弘昼的行为对乾隆的皇位构不成威胁,而弘曕则是因为年纪幼小也对乾隆皇位构不成威胁,所以乾隆对这两个对自己皇位没有威胁的弟弟是非常喜爱,还经常想法给他俩钱花。
先是乾隆给了弘昼一大笔财富,弘昼本来在雍正晚年就已经是和亲王了,分府治事,内务府也已经给了他足够的财富,而且按理王爵收入已经很高了,但乾隆还是担心弟弟弘昼钱不够花。后来乾隆将雍正的行宫雍和宫也就是之前雍正的潜邸雍亲王府改为喇嘛庙,请藏传佛教高僧入驻雍和宫,而雍和宫也变成了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
乾隆最先命弘昼负责管理雍和宫事务,并将其中金银宝贝全部赐给了弘昼,要知道雍正的雍和宫并不单是他之前的雍亲王府,雍正继位后将政敌弟弟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全部收拾了,但雍正继位前,雍亲王府与胤禩、胤禟、胤誐三人的府邸比邻而居,因此雍正将胤禩一党剪除后,并将胤禩等三人府邸全部并入到了雍亲王府改为行宫雍和宫,也就是说雍和宫中有着康熙四个儿子积累的财富,这可是一大笔财富,在乾隆这么安排下,弘昼及其子孙后代几辈人都足够富足的享受下去了。
乾隆把弘昼及其子孙后代的富贵都安排明白了,那他也得把最小的弟弟弘曕的前途命运安排明白啊,于是乾隆就一直在找机会,直到雍正的十七弟胤礼病重要去世,乾隆就知道机会来了。
胤礼不是一般的亲王,虽然雍正对待弟弟们比较残酷,但仅限于胤禩这些在政治上曾经对他有威胁的人,他对待胤礼是非常不错的。雍正真正喜爱、信任以及重用的弟弟只有三人分别是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十六弟庄亲王胤禄以及胤礼。
胤礼在雍正时期深受雍正喜爱和器重,他的政治地位仅次于胤祥,当初雍正对胤祥恩赏极高,但每次雍正赏赐胤祥时,都会同样赏赐给胤礼。
在最后雍正临终前他还将年轻的乾隆交给了胤礼,由于胤礼身体文弱,但事业心和责任心却极强,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经常不顾身体拼命工作,所以雍正也在临终前殷殷叮嘱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礼,让他不要因操劳国事以致损伤身体。
雍正临死前以胤礼、胤禄、张廷玉、鄂尔泰为顾命大臣,四人接受雍正临终顾命,并宣誓效忠青年乾隆。因此四人也成为乾隆初期总理事务的四位顾命大臣。
乾隆继位后也遵从雍正遗嘱善待胤礼,他给予了胤礼很高的礼遇,他特意给予胤礼御前免跪和御前赐座以及双王俸禄的待遇,再加上胤礼此前在雍正朝经常得到雍正的丰厚赏赐,因此胤礼的家产非常丰厚,远比一般亲王要多得多。
胤礼人品也非常不错,他的嫡妻是他的老师阿灵阿之女钮钴禄氏,他与妻子钮钴禄氏非常恩爱,但两人不知因何原因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即便如此胤礼也从没打算纳妾,后来在钮钴禄氏和雍正的催促下,胤礼才纳了一房小妾孟氏,胤礼一生只有一妻一妾,这在清朝的王爷中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孟氏曾为胤礼生育了一子一女,不过很可惜两个儿子都先后夭折,因此后来胤礼一直没有子嗣。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病重,乾隆多次去探望胤礼,这时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胤礼身上。
乾隆一看胤礼家产丰厚且无儿无女,他这些财富不正好可以便宜给幼弟弘曕。这也是乾隆的鸡贼地方。
虽然乾隆对两个弟弟都很骄纵,颇有扶弟魔的姿态,但他其实很鸡贼,因为清朝的王爷们分府治事都是掏皇帝自己的腰包。乾隆赏赐给弘昼的财富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当年雍正收拾完胤禩等三人之后抄没的三人家产,这个也没怎么花自己的钱,所以乾隆毫不吝啬。
这回到了弘曕这也应该不花自己的钱,还能给自己的弟弟整来一生富贵,那胤礼无儿无女这不就等于白给的家产嘛,不然将来弘曕长大之后分府治事,那钱不就得乾隆自己出,所以乾隆就想着将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子,这样弘曕不就可以终身富贵了。
因此乾隆在探望胤礼期间提议将幼弟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嗣子,这样也不至于果亲王这一支香火中断,既然大侄子乾隆都开口了,胤礼也是为人豁达通透之人,于是胤礼也答应了乾隆让弘曕过继的提议。
不久之后胤礼去世,在乾隆授意下,掌管宗人府的胤禄操办了弘曕过继给胤礼的事宜,乾隆还特意让弘曕和自己的长子永璜为胤礼披麻戴孝扮演孝子贤孙的角色,胤礼下葬之后,年仅6岁的弘曕就承袭了果亲王爵位。就这样弘曕就成了胤礼名义上的儿子。
弘曕长大之后被乾隆溺爱成了有才无德的守财奴
由于弘曕3岁的时候父亲雍正就去世了,所以乾隆就真像长兄如父一般呵护溺爱着弟弟弘曕。乾隆对弘曕教育十分重视,他聘请了很多博学大儒来教导弘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诗人沈德潜。
当初沈德潜也曾经教导过弘曕的叔叔兼嗣父胤礼,沈德潜为人心性豁达,但很可惜弘曕虽然学到了沈德潜的才能,却没有学到沈德潜的品行。
弘曕自幼受名师指点,他也不负乾隆的希望,长大之后在文学和诗词方面早已都非常高,在当时文坛和诗坛颇有才名,被当时的文人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
弘曕还非常喜好藏书,由于他家产丰厚,因此他专门修筑了一座自得园来收藏古籍孤本,而且弘曕还颇有哥哥乾隆风范,喜好在藏书上盖章,据统计弘曕曾在藏书中盖签过至少六样印章,什么“果亲王亲定”、“果亲王府读本”、“自得居士”等等各式印章。
以弘曕在文坛的名声以及他喜好藏书的性格来看,怎么看他都应该是一个文人雅士,不过他还真不是这么样的人。
据《清史稿》记载,弘曕幼年时期就非常不懂礼数,经常做错事情,但乾隆却从来不追究弟弟弘曕的错误,他只惩罚弘曕身边的服务人员,认为是弘曕身边的人没把他教好,这像不像有些父母溺爱子女,从来不认为子女会做错,只是别人把他带坏了那种状况。
在乾隆如此溺爱之下,再加上弘曕自幼年轻位尊,且还颇有文才之名,因此养成了他傲慢浮躁的性格。其实弘曕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一般人奋斗几十年都不一定有的成就,这样的孩子在没有人循循善诱之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弘曕也就是这样逐渐成了有才无德之人。
弘曕除了傲慢浮躁,他还十分吝啬刻薄。在清朝一般王府的王爷都不会亲自过问每月王府花销账目,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会查看一下账目,毕竟清朝的王爷收入都很高,都是平时大手大脚惯了,所以他们也懒得去关注这些账目。因此也造成了王府管账的管家有可能会出现贪墨现象,当然小小的贪一笔,王爷即使知道也不会深究。
但这种现象在弘曕的果亲王府上是从来没发生过,弘曕每个月都要详细的核对账目,所以别的王府可能会出现管家贪墨现象,在弘曕的王府上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勤俭过头那就是吝啬,弘曕就是这样,往好了说他是勤俭节约,实际上就是吝啬刻薄。
弘曕似乎自幼就对金钱非常执着,他承袭了胤礼果亲王爵位,这笔财富是他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但他似乎总怕自己的钱花完,所以平时极为吝啬,非常不舍得花钱,用好听的话说就是生活十分简朴。用不好听的话说弘曕就是抠,而且特别的抠。
弘曕的老妈谦嫔在乾隆继位后被尊封为皇考谦妃,也就是从嫔升到了妃,为此她每月的例钱比原来多了不少,但这些钱与弘曕的亲王俸禄比那可就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弘曕向来是抱着苍蝇虽小也是肉的原则搜刮财富,于是弘曕可不嫌母亲收入低,每个月必定以入宫探望的名义,在老妈发钱之后,准时入宫拿走老妈多一半的收入。
像弘曕这种连母亲的养老钱都压榨的人,那自然是为了敛财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了,弘曕仰仗着乾隆对他的溺爱在民间肆意敛财,放高利贷、欺占民产等等事情他都做过,甚至到最后弘曕还想插手政治,他开始收受官员巨额财富满足他们请托办事,更有甚者他还想进行买官卖官。
一次弘曕收了别人的贿赂,去找军机大臣阿里衮办事,他想让阿里衮安排给这个人的职务调动,他还拿出了一小部分钱给阿里衮,但遭到了阿里衮严词拒绝,事后阿里衮还将此事上报乾隆。
乾隆平日里可以纵容溺爱弘曕,但现在弘曕居然胆大包天插手官员调动人事任免的事情上来,还想买官卖官,这不得不让乾隆震怒。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震怒的乾隆对弘曕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惩处,他将弘曕直接从果亲王降爵成了贝勒,且还要罚银两万两,要知道贝勒的俸银每年要比亲王少7000多两白银,这就意味着弘曕每年将至少少收入7000多两白银,再加上被罚的两万两白银,这对吝啬成性的弘曕来说不啻于是杀了他,因此弘曕开始对哥哥乾隆极为愤慨不满。
从这件事之后弘曕也就跟哥哥乾隆置气起来,他很少在入宫去向乾隆请安,后来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弘曕的母亲谦妃要过五十大寿,而乾隆的生母崇庆太后也比较宠爱弘曕,于是崇庆太后召弘曕入宫,她让弘曕给母亲准备一份贵重的贺寿礼物聊表孝心。
弘曕这么“简朴”的人哪舍得花钱给老妈过大寿,于是他又跟崇庆太后哭穷,哭着说自己犯错被乾隆降了爵位罚了款,王府上下哪哪都用钱,哪有钱给母亲买寿礼啊。而且自己的母亲谦妃也是乾隆的庶母,届时乾隆也得给母亲祝寿,人家是皇帝财大气粗的,如果自己也买贺礼那岂不是同皇帝斗富,因此不如不买。弘曕坚持不给母亲买贺礼和过寿,崇庆太后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随他意了。
这一回乾隆对弘曕也十分不满,于是乾隆打算晾一晾弘曕和谦妃母子,所以他故意没有去给谦妃祝寿,而弘曕在谦妃寿辰这天也等着乾隆给谦妃祝寿,他打的算盘是等乾隆祝寿完了他好把贺礼搜刮走。
结果乾隆也没去祝寿,弘曕没有拿到乾隆祝寿的金银财宝,于是弘曕就来气了,他直接去找乾隆,当面嘲讽乾隆不孝庶母,乾隆则直接回怼讥讽弘曕家产万贯还总想着搜刮母亲,从母亲手中拿取财物。
这件事之后不久又发生了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失火的事,当时乾隆带着一众王公贵族居住到圆明园,乾隆住在九州清晏殿,结果发生失火事情,而住的离乾隆最近的就是弘曕,事发之后弘曕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而是住的离乾隆最远的皇五子永琪第一时间冲进殿中背负乾隆而出。
住的最近的弘曕却是最后一个悠闲自得的走到现场,这期间他不仅与其他皇室成员嬉笑,连只言片语对乾隆的关怀问候都没有,弘曕如此让乾隆十分寒心,从此乾隆不再宠爱弘曕。
后来弘曕在给崇庆太后请安时粗心大意坐到了乾隆的位置,这让乾隆当场发飙,乾隆大怒又罚了弘曕一万两白银,并且罢免了弘曕所有的职务,让他回家闭门思过。这回又是罚钱,还把弘曕之前在朝廷担任的差事都罢免了,这等于弘曕的工资又少了一大部分,这让弘曕十分心痛。
从这之后弘曕也明白了乾隆不再宠爱自己,罚了这么多钱,还把工作都弄丢了,爵位也降级了,为此弘曕十分郁郁寡欢,后来为此一病不起,甚至到病危。
乾隆在听闻弘曕病危之后才又担心起弟弟来,他亲自到弘曕的府上探望。弘曕看到乾隆后挣扎着在床上就给乾隆下跪磕头认错,乾隆一看如此,立刻心就软了,他呜咽失声痛哭,拉着弘曕的手说:“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
乾隆这回也彻底后悔对弘曕惩罚过重,于是下旨将弘曕提升为郡王,并把之前对弘曕的罚款全都退了回去,他就是希望能给弘曕宽心,好让弘曕尽快好起来。不过为时已晚,乾隆三十年(1765年)弘曕还是病重去世,享年仅33岁。
乾隆在弘曕去世后十分悔痛,他亲自为弘曕撰写碑文,给弘曕上谥号为“恭”,后来乾隆还写了很多首诗来纪念弘曕。
写在最后
因此来说弘曕在历史上与胤礼其实是嗣父子关系,由于哥哥乾隆对他的溺爱,所以他很早就承袭了果亲王爵位,也是由于乾隆的溺爱,因此也毁了弘曕。
但是弘曕的结局在帝王之家还算是比较好了,弘曕英年早逝完全是咎由自取,也正是乾隆对他的溺爱反而坑害了他。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