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五个飞机场,你知道几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甘肃特殊的战略地位让日本军队鞭长莫及。兰州逐渐成为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华物资的中转枢纽,为了战备,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不但扩建了原有兰州拱星墩机场和临洮叶家坪机场,而且新建了兰州周围的东古城、西固和中川机场。1937年,国民政府空军在兰州设立了空军第七总站,下辖拱星墩机场、东古城机场(今榆中境内)、西古城机场(今西固区境内)、中川机场(今兰州最大民航机场)以及临洮机场等五个机场。在这里部署了大量战斗机、轰炸机,其中绝大部分由苏联提供。
《兰州市志·军事志·军事设施》 、《兰州市志•交通志(下)•民航》记载,兰州市有五个飞 机 场,分别是:
一、拱星墩机场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拱星墩机场(网图)
拱星墩机场,亦称兰州东郊机场、焦家湾机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东南部,北邻西兰公路,东起焦家湾小洪沟,南依罗汉山、将军山,西靠老狼沟(排洪沟)。面积 366.6 万平方米。海拔 1526 米。
20 世纪 30 年代初,欧亚航空公司在兰州筹建拱星墩机场。筹建勘察时,选定在兰州市区东约1.7 公里处的拱星墩墓地开辟机场。当时墓地主群起反对,机场建设多次受阻,地方当局费了一番周折后于民国21年(1932年)3月开始修建,5月建成。建成的机场跑道系东西方向,沙石道面,长1580 米,宽 30米。跑道修建仓促,平整度差,基本无碾压,通航时每逢雨季,出现泥泞、水洼,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电务、机务及油库均由欧亚航空公司自建土木结构平房;无候机室,通信保障能力极低;公司办事处在市内租民房办理客货邮业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变为军民两用机场,将土筑跑道改建为长 1200米、宽40米的混凝土跑道。1938年起,兰州的拱星墩l机场一直驻扎有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一个大队,是西北最具规模的机场。新中国成立后,由兰州军区空军管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西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友人,如周恩来、朱德、陈毅、胡志敏等,都是在这个机场起降的。1987年关闭,场地开发为居民小区。
原兰空机关大门
上图为位于拱星墩机场旧址的原兰空机关大门
2009年兰空机关阅兵(网图)
上图为2009年为庆祝中国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11月10日上午,兰州军区空军在兰空机关大院隆重举行盛大阅兵。
兰州军区空军机关于1992年从榆中夏官营迁至兰州拱星墩。2016年兰州军区撤销,兰空机关迁往四川成都。
二、西固城机场
西固城机场(网图)
曾经的西固飞机场西界为现在的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西固城机场,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境内,北距黄河约3公里,东距陈官营约2公里,南距南山前沿 1.5 公里,西距柳沟村3公里。西固机场曾经所在地点大致位于:西起今四季青街道以东至陈官营沙梁以西;牌坊路以北至今兰州石化研究院、西固人民印刷厂以南(以明长城为界)。共征(占)用西固城、陈官营、瞿家营三个村的土地2415亩。
1938年,中日双方对战略大后方的兰州都格外重视。国民党空军为加强防卫,将负责实战训练的驱逐机总队从四川迁到兰州西古城机场驻防。民国 27年(1938年),机场建成使用。机场总面积 160万平方米(长2000米、宽800米)沙土跑道。设有指挥部和简易营房,驻有1个连兵力防守。西固飞机场作为重要的对日空中作战的根据地之一,在兰州空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3年12 月,总参谋部指示保留备用。此后机场附近建立了工厂,于 1955 年停用,1965年废弃,场地转为工业区。
三、东古城机场
东古城机场卫星图
东古城机场,位于榆中县清水驿乡东古城村西北 1.5公里处。民国26年(1937年)建成,面积 1200 米x900米,跑道为沙土路面。新中国成立后,机场土地大部分被农民开垦,只留1000 米长的跑道。1958年4月,总参谋部批准废弃。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榆中县内酒药灭虫时使用。
四、中川机场
中川机场
中川机场,位于皋兰县西岔乡(现为兰州新区)中川村以东、山字墩以西地域,南距兰州市区70公里。海拔为1948米。抗战时,国民党在此修建中川军用机场,面积为960米x780米。1949年秋由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接管。1958年总参谋部核定为军用机场。60年代末期,军队和地方商定扩建此机场,平时民用,战时军用,由国家投资,于1970年完成第一期扩建工程。跑道为水泥路面,长3400米,宽45米;其它设施一应俱全。现为一级机场,是甘肃省最大的航空港。中川机场为4E级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主干机场之一,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空中门户。
五、榆中机场
榆中机场位于榆中县城东北 15 公里处,海拔1772米。1969年由空军修建,跑道为沥青路面,长 2400 米,宽40米。现为三级军用机场。
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热爱兰州!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
2023年3月8日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