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无学历农村校长传奇经历,替不服输郑州大学院长陈刚们说几句
三本毕业的陈刚出任211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新院长,看客们一下就炸了锅。评论令人无法直视,全是讥笑。看了下,高赞还都是河南的。不知谁给这些人的勇气,一面抱怨生活太卷,自己躺平不够,却还要取笑那些不向生活服软,努力奋斗的陈刚们。普通三本大学毕业反而刺激到了这些人的痛点,看到比自己差的学历上位,怨气培增。一面抱怨招聘学历高门槛,一边又讥笑出身低学历。一听上位者电大、中专、三本,恨不得扒光后再狠狠踩死。可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不屈从于命运。
评论截图
我父亲小学没毕业,八十年代中期为教学职称,还向我借过初中的书。陈刚,浙江诸暨人。诸暨我呆过很多年,我承认都没怎么听到过他毕业的绍兴文理学院。不过浙江人现在对教育投资真是不计成本,你们会听到越来越多名声大噪的浙江普通院校。
我爸建成了一所闻名周边的学校。陈刚成了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Mater.Phys.Rev.Lett.等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在成了郑州大学院长。
我父亲是六十年代村里代课起步。村里的小学找不到老师。我爸说是外公指定他去代课的,我妈说是我爸主动要求去的。那时他俩还没好上。外公是村里的管事,我爸说就是看上他了,一笔糊涂帐。
我父亲起步时,我们村校就放在地主的粮仓。那时每个村都有学校,一般是一到三年级,一个老师包所有。到70年代中后,我有意识,学校已经在后山又建了两幢一层的平房作为校舍。学校是有初中的中小学,一手做大的父亲是校长。周边村子高学段的已到我们村里上学。老师们则全是借宿在村民家里。我自己家这段时间建的新房就让老师住了很多年。我们自己住带猪圈的泥坯老房子。
改开一有苗头,为学校筹集建校资金,我爸就办了个校办小厂。后来跟风做,我们村很多人靠这个行业致富。甚至有个现在的大集团,也是靠跟风起步。为了建校舍,他亲自去外地采购木材、钢筋。这些在八十年代初都是紧缺物资。有能力搞到,一转手就能发财。地主的粮仓,满屋放着一圈圈的钢筋,到现在,我还记得用磁铁在地上吸铁屑的情景。铁屑是能卖钱的。
学校先是建了一幢二层的宿舍。一楼每位教师有个单身宿舍,二楼则是学生的大通铺。当年都是走路上学,住校能解决大问题。再后来又建了一幢二层教学楼。每个年级都扩充为两个班。学校钱不多,教学楼外墙一开始都没粉刷,红砖墙。
那时农村学校已开始撤并,许多村子不愿并到镇中心校,而要求并到我们村。周边好多乡镇,只要在我们边上有亲戚,都想着法子到我们村里上学。所以我的同学里,很多是其他乡镇的。用走路衡量,已是很远的地方。班级都是50、60人的大班,塞不下。
我爸对老师和学生很严厉,会拍桌子骂人。同时也对他们很好。我家经常会成为老师的厨房。特别那些年轻的老师,家里没人,也会自己找吃的,自己做。把我家当家。我爸不会打牌不打麻将,还很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跟他们关系搞这么好的。没几年,好几位毕业分来的年轻大学生,都出去担了校长,级别比我们村学校更高的校长。我们这里简直成了镀金机。我爸已退了三十年,这些人还年年拜望他。对了,我爸镇上开会也不去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上面人会服他。只能说学校质量硬杠下来的吧。
我爸当年有句名言,别人不要的老师我都要。他觉得与校长有矛盾的,一般都是头上长角的。教学质量不会差,只是不善与人相处。事实也是如此。我爸的知遇,也让这些老师教学更努力。
八十年代缺老师,工资又低。特别是英语老师,奇缺。为了找代课老师,我爸真是三顾茅庐不止。其中一位女老师,高中毕业生。来了走,来了走,反反复复好多次。我爸觉得她,书教得不错。多次亲自上门,终于让她安心下来教书。后来她成了很有名气的英语教师。不但从代课最后成了正式老师,还嫁给了我爸培养的一位校长。由于感恩,没有正式名份,她一直类似干女儿似地与我爸走动。
我爸虽然创建了一所名校,他自己却一直是个民办教师。从代课老师进化成的民办教师。八十年代,为解决历史遗留,民办可以转公办教师。我爸放的话是,让别人先转,我总有机会的。他是学校里最后一位转公办的。再迟,就碰上制度截止,甚至他病退了。为庆祝转公办,本来是个小型聚会。结果吃成了流水席,来祝贺的人太多。
为了学生安全,我爸经常得半夜巡查。后来还有人跟我讲过,我爸半夜给他盖被子的故事。我家在村子前面,学校在村子后山。中间是过去那种密麻连片的木房子。黑咕咙咚的。深更半夜,我爸在回家路上,跌倒在台阶不止一次。有次摔得很重,你们无法想象一个小学生,看着一堆人半夜把父亲送医院那种可怕。父亲一心扑在学校,终于把自己累垮,生了场大病,不得不很早就退了下来。生病也磨灭了父亲的心气,再也没了过往的意气风发。
类似密密的老房子
大夏天,我一小学生,哥初中生,妈一女的。我妈割稻子,我哥脚踏打稻机打稻子,我捧稻子。然后,我哥推车,我拉车把稻子拿回家。我不但得辛苦干农活,还成不了富二代,都是拜这学校所赐。
这就是我那几无学历父亲的传奇经历。讥笑学历出身的,我为他们自己可悲。人不可高估自己,更不可作轻自己。讥笑陈钢的三本学历,照出的正是这些内心深处的自卑。
不以儒自劫,不以庸自卑。
树而不可拔,山而不可移。
拒之不使杂,磨之不容疵。
孰为古之圣,孰为今之推。
孰远不可到,孰高不可訾。
置易功其难,力险肆自夷。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