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太监小德张二三事
清朝末期的太监里,有个叫张兰德的,时人也称之为小德张,是河北静海人,家里很穷,15岁的时候,因为拾粪,被赶车的辱骂,一赌气竟然自己净身进了皇宫。
现在关于小德张的故事编的满天飞,很多都属于杜撰。
清末民初在天津担任商会秘书长的夏琴西当年与小德张是莫逆之交,一度还给小德张担任法律顾问,所以,夏琴西的很多有关小德张的回忆文章都很详实、准确。
一九二一年正月初六,小德张请朋友介绍,见到了夏琴西,二人一见如故,小德张当即表示要聘请夏琴西做他的法律顾问。
夏琴西眼里的小德张50岁左右,瘦长身材,人显得很精神,但是做事、说话严谨而不张扬。
这期间,两人经常往来,成为极好的朋友,通过小德张的叙述,夏琴西也了解了很多清宫秘事。
小德张信仰道教,每当到了道家的节令,他都要端端正正的戴好道冠,穿上道服,手持宝剑,盘膝静坐。
小德张把自己在静海的亲哥哥的一个儿子过继过来为继子。
后来社会上对此纷纷扬扬的太监有儿子的很多演绎也就出乎于此。
小德张曾经亲口对夏琴西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说自己如何获得慈禧太后赏识的?
小德张说,伺候人的人,应当比被伺候的人多三招。随太后出宫,小德张预先看好天气,寻思好冷暖之后,应对着带好零碎物件、太后平常喜欢的东西,不声不响之间,太后一呼即到,一要就有,就凭这么点小殷勤,慈禧太后旋即让他负责为自己管理八宝,就是纸、笔、墨、砚、印、印泥、佛珠、藏香。
小德张于是被称为八宝总管。慈禧太后专门为她写了“服侍勤谨”四个字的赏谕。
第二件事是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已经丧失实际权力,居住在羸台,很多太监不愿意去羸台办事。
而小德张每日三餐去为光绪帝送饭。慈禧虽然对光绪帝以前的做为深恶痛绝,但是,每次为光绪帝送餐前,都亲自看一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搭配些菜品进去。
小德张说,几乎每次自己都在途中调换一些适合光绪口味的菜,很快光绪就明白了,把小德张也当做亲信看待。
有一件事,小德张一直念念不忘光绪帝对他的恩典。
当时朝廷的事情,并不像外间所传的那样,慈禧太后虽然是临朝亲政,但是朝廷任命外放大员事先由军机处阁议签奏,必须光绪帝验印。
有一次,军机处签放一位海关监督,送请光绪帝验印,可是,光绪帝看过阁议之后,拒绝验印。
这个当事人当然急坏了,可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最后找到了小德张。小德张刚一启口,光绪帝问都没问,直接玉玺就验印了。
事情就这么简单,二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就到了小德张手里,而且还千恩万谢。这件事每当提起,小德张都眼中带泪,说皇上的心善啊!
第三件事是关于端方的事,这个端方也是个满人,而且最高潮时做过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很赏识他。
慈禧太后驾崩后,宫里宫外各方面都准备奉安大典。小德张当时也代表宫里在东陵附近办公。
一天,小德张的好友张勋带着端方来见小德张,小德张之前没见过端方,但是,他与端方的弟弟是把兄弟,所以,两人一打照面,小德张很礼貌的深施一礼,一躬到地,这时候的端方按说最低也应该同样还礼才对,况且你是来拜访人家小德张的。
结果这端方漫不经心胳膊略一哆嗦就算还了礼,而且忽而坐沙发上,忽而坐椅子上,最后竟然腿伸到桌子上了。
一向稳重的小德张也忍不住了,冲着张勋大声呵斥;“绍轩,我这里不是茶坊酒肆,是人不是人的物件儿少往我这里领!”
事情过后,小德张越想越气,这明显就是当面折辱,小瞧自己的身份吗!
感到憋屈的小德张把这件事说给李国杰听,这李国杰不是别人,乃是李鸿章的长孙,承袭了李鸿章的一等侯爵位,又为清朝廷散轶大臣,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时人都称呼他为李侯爷,又是小德张的把兄弟。
李国杰听了也很生气,说这不是蹬鼻子上脸欺负人吗?
奉安大典还得继续,这时候,天津的一家照相馆托人买通了端方,在奉安大典经过的几处主要地方拉上电线,并且沿途照相。
李国杰就与小德张一起,联名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渎”为因由,专折参奏端方,并请按大清律“对上不敬罪予以斩决!”
这两人的专折一上,谁敢搁置?所以立交军机处阁议,也就是说,进入程序了。
端方吓得四处托人求情、疏通,最后阁议予以革职处分。
小德张生活上深居简出,居家严谨,一九五七年在天津去世,终年82岁。